福州,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更以其大街小巷中蕴藏的趣味地名而闻名。每一个地名都仿佛是一个故事,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本文将带领读者探寻福州那些趣味地名背后的故事。
1. 能补天巷
在鼓楼区湖东路,有一条名为“能补天巷”的小巷。关于这条小巷的由来,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邝继聪的书生来福州考试,考试时将“天”字误写成了“大”字。按规定,这样的卷子应当废弃。然而,考官发现一群蚂蚁在卷子上的“大”字顶端排成一列,将“天”字补齐。考官因此录取了邝继聪,后来他一路高中,回到福建做官。为了纪念这段传奇故事,这条小巷被命名为“能补天巷”。
2. 渡鸡口
位于鼓西路与达明路交叉处的“渡鸡口”,曾是福州的交通要道。关于这个地名的由来,有一个关于铁拐李和公鸡的传说。古时,这里有一只善心的公鸡,能啄去过往行人腿上的烂疮,诊治即愈。铁拐李发现后,将这只公鸡超度成仙,云游各地,为患腿脚烂疮的百姓除疾。从此,这里被称为“渡鸡口”。
3. 七转弯巷
“七转弯巷”因特别狭窄、曲折、崎岖不平,有7处近90度的大转弯而得名。这条小巷连接着东泰路与仙塔街。随着城市建设,七转弯巷被改造拓宽,如今只剩三道弯,但古朴素雅的屋檐和雅致的风格依然延续。
4. 乌猪山
位于马尾区闽安村的后山,“乌猪山”因其山顶巨岩酷似长着黑色皮毛的猪而得名。据说,这处岩石也称为“乌猪岩”或“乌猪石”。在历史上,乌猪山附近还建有乌猪寨,为抵御倭寇而建。
5. 朱紫坊
位于津泰路南侧的安泰河沿,“朱紫坊”是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这里曾经名人辈出,学院林立。清代诗人杨庆琛曾写下“朱紫坊前留古巷,芙蓉园里访秋花”的诗句,描绘了朱紫坊的美丽景色。
6. 国货路
“国货路”是福州第一条马路中的一段,原名“金墩路”。在近代民族工业衰败、民族工业纷纷破产的时候,有爱国人士在这里立起牌子,号召支持国货抵制洋货。
7. 茶亭
从整个福州的规划来看,茶亭实际上是福州的最中心的地方。在古代的福州,南门至洋头口之间通道是进出城的必经之路。许多旅人在此停脚休息,在茶亭庵喝个茶再走。
总结
福州的趣味地名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这些地名不仅见证了福州的历史变迁,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探寻这些地名背后的故事,感受福州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