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语与典故的关系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意义。而成语背后的典故,则是这些短语来源的故事或历史事件。了解这些典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典故大揭秘

以下将为您揭秘26个常用成语的典故:

2.1 一箭双雕

典故来源:唐代李靖《李卫公问对》中记载,李靖用一箭射中了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

成语释义:一举两得,形容一举多得。

2.2 破釜沉舟

典故来源:春秋时期,吴起为赵国破敌,下令破釜沉舟,表示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释义: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3 揠苗助长

典故来源:《孟子·离娄上》中,孟子讲述了一个农夫揠苗助长的故事,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弄巧成拙。

成语释义: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弄巧成拙。

2.4 完璧归赵

典故来源:《史记·留侯世家》中,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归还给赵国。

成语释义:比喻完好无损地归还某物。

2.5 一石二鸟

典故来源:《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讲述了一个故事,比喻一举两得。

成语释义:一举两得,形容一举多得。

2.6 破镜重圆

典故来源:《太平御览》中,讲述了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

成语释义: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

2.7 画蛇添足

典故来源:《战国策·齐策二》中,讲述了一个画蛇添足的故事,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成语释义: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2.8 螳臂挡车

典故来源:《庄子·秋水》中,讲述了一个螳臂挡车的故事,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释义:比喻不自量力。

2.9 画龙点睛

典故来源:《世说新语·文学》中,讲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故事,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变得生动有趣。

成语释义: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变得生动有趣。

2.10 胸有成竹

典故来源:《晋书·王羲之传》中,讲述了一个王羲之胸有成竹的故事,比喻心中有数。

成语释义:心中有数。

2.11 鹏程万里

典故来源:《庄子·逍遥游》中,讲述了一个鹏鸟展翅飞翔的故事,比喻前途无量。

成语释义:比喻前途无量。

2.12 鸡飞蛋打

典故来源:《汉书·霍光传》中,讲述了一个鸡飞蛋打的故事,比喻一无所获。

成语释义:一无所获。

2.13 狐假虎威

典故来源:《战国策·魏策》中,讲述了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释义: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14 井底之蛙

典故来源:《庄子·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井底之蛙的故事,比喻见识短浅。

成语释义:见识短浅。

2.15 鹏程万里

典故来源:《庄子·逍遥游》中,讲述了一个鹏鸟展翅飞翔的故事,比喻前途无量。

成语释义:比喻前途无量。

2.16 鸡鸣狗盗

典故来源:《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讲述了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比喻小人之行。

成语释义:小人之行。

2.17 指鹿为马

典故来源:《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讲述了一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黑白。

成语释义:颠倒黑白。

2.18 买椟还珠

典故来源:《战国策·齐策》中,讲述了一个买椟还珠的故事,比喻舍本逐末。

成语释义:舍本逐末。

2.19 画饼充饥

典故来源:《后汉书·范晔传》中,讲述了一个画饼充饥的故事,比喻空想无益。

成语释义:空想无益。

2.20 对牛弹琴

典故来源:《庄子·秋水》中,讲述了一个对牛弹琴的故事,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白费口舌。

成语释义:对不懂道理的人白费口舌。

2.21 画龙点睛

典故来源:《世说新语·文学》中,讲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故事,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变得生动有趣。

成语释义: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变得生动有趣。

2.22 胸有成竹

典故来源:《晋书·王羲之传》中,讲述了一个王羲之胸有成竹的故事,比喻心中有数。

成语释义:心中有数。

2.23 鹏程万里

典故来源:《庄子·逍遥游》中,讲述了一个鹏鸟展翅飞翔的故事,比喻前途无量。

成语释义:比喻前途无量。

2.24 鸡飞蛋打

典故来源:《汉书·霍光传》中,讲述了一个鸡飞蛋打的故事,比喻一无所获。

成语释义:一无所获。

2.25 狐假虎威

典故来源:《战国策·魏策》中,讲述了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释义: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26 井底之蛙

典故来源:《庄子·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井底之蛙的故事,比喻见识短浅。

成语释义:见识短浅。

3. 总结

了解成语背后的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积累成语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