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趣味文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九册第5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趣味文字的欣赏、学习绘制,从美术字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作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
- 掌握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以及美化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欣赏多种趣味文字,分析出趣味文字的变化形式。
- 通过书写趣味文字,让学生了解趣味文字的书写方法及美化方法。
- 通过书写练习进行对趣味文字的美化装饰。
3. 情感与价值
-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
-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趣味文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 能创造出美观、活泼的新字体。
2. 教学难点
-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 用趣味化的手法表现文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阶段
-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 出示不同字体的鲜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 提问:这些字体和我们书写的汉字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 新授阶段
- 讲解趣味文字的特点:形象、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 介绍趣味文字的分类:笔画变化、字形变化、结构变化、形象性。
- 欣赏优秀美术字,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其趣味性。
- 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 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 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 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象形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
3. 练习阶段
- 学生分组进行趣味文字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4. 总结阶段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强调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性评价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评价学生在练习阶段的作品。
2. 总结性评价
- 评价学生对趣味文字的理解程度。
- 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趣味文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